1月24日,由廣州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創新聯盟主辦,廣州賽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智造領航 數賦國企——數字化賦能國企高質量發展沙龍”在廣州成功舉行。
廣州市總部經濟協會執行秘書長劉國生、廣州市國資委數字化轉型工作專班、廣州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創新聯盟、市屬國資國企集團及下屬企業、技術專家及生態合作伙伴等近50名代表出席了本場沙龍。與會代表們一起就“智造領航 數賦國企”深入研討了廣州市屬國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分享轉型的實踐經驗及成功案例,與會專家為市屬國企代表提出的問題答疑解惑,幫助國有企業加快轉型步伐。
數智轉型搭載AI技術 共同賦能國企高質量發展
會上,廣州市總部經濟協會執行秘書長劉國生發表致辭。他強調,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頂梁柱”,深化國企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新時代的使命和責任,要全面搭建數字化能力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他指出,希望通過此次的沙龍活動,能夠促進廣州市屬國有企業與生態合作企業的深度合作、資源鏈接、互動交流,借助數字化技術與服務商的力量,破解國有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難題,為國企數字化轉型帶來新的機遇與突破,為打造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以及更高水平的數字廣州貢獻一份力量。
隨后,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振剛教授發表了《數智賦能國企發展新質生產力》主旨演講。他認為,國有企業要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而國有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增強三層創新能力、構筑四維產業空間以及建設六層產業體系。在技術創新上,發揮好人工智能以及數字孿生技術的賦能作用,在產業創新上,大力建設綠色能源、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系統創新上,以平臺企業為支撐,加強產業鏈協同,強化營商環境的賦能效應。
面對AI浪潮,國有企業下的智能制造相關企業如何把握新的技術時代,在數字化轉型中行穩致遠?賽意信息工業軟件研發副總經理劉先蔚在主旨演講《AI引擎,模型驅動,助力智能制造》中介紹到,在傳統國有企業和制造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擁抱AI技術的背景下,AI在智能制造領域上大有可為,同時也能賦能國資國企邁入數字化的高質量發展時代。面向智能制造領域的AI創新,賽意信息自主研發了工業AI利器——賽意工業大腦融合AI技術與業務場景,幫助國資國企加速實現數字化變革。
以業務應用為落腳點 全面構建智造能力
在智能化升級的浪潮下,核心技術的把握與運用,成為推動企業智造升級的關鍵。以應用為落腳點的國企的數字化,催生強化內生動力,確保升級成功。
會上,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秦昊博士分享了《知識自動化助力企業數智化轉型》的主旨演講。在秦博士看來, 利用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技術,把工程技術人員的經驗和知識 (know-how) 進行顯性化和模型化表達,實現工程技術知識的持續積累和不斷繼承,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在未來,AI+知識化可以通過知識模型、知識庫加強知識創造、沉淀和協同,讓企業知識資產“轉”起來,實現知識共享。
接著,廣州工控博微智能裝備系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祖業在主旨演講《工業互聯網在制造業的探索與實踐》中,分享了智能運維服務支撐平臺、智能焦化云平臺、數字化工廠等技術在核電、焦化、裝備制造等不同領域的國有企業中的應用案例,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技術幫助國有企業進一步邁向數字化轉型。
隨后,賽意信息數字化供應鏈產品總經理張繼宇在《數智驅動,打造韌性、敏捷的智慧供應鏈》主旨演講中深入介紹了企業可以通過數字重塑,來打造韌性、敏捷的智慧供應鏈,實現供應生態完美協同、智能風險預警,科學決策。他還介紹到賽意信息圍繞集成供應、生態協同、數字運營三條主線進行數字化轉型,打造主動型供應鏈,實現供應生態完美協同與客戶高滿意度,以數據驅動,追求最優成本和最佳供應效率。
在交流環節中,國資國企代表與技術專家、生態合作企業代表進行了技術互動問答,從實操層面探討了開展信創過程中與廠商進行適配的痛點與難點,以及國企在數據資產管理和維護如何降本增效、生產設備陳舊的企業如何以最大成效實現數字化轉型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與交流。
最后,在總結發言中,賽意信息中國區業務中心副總裁林立岳表示,國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既要抓住技術、資本、人才、數據等多個要素,支撐數字化轉型服務生態,開放融合,積極聯合數字科技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多方協同構建數字生態共同體,解決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行,既是“搭平臺”、“聚資源”,也是“謀合作”、“建生態”,為廣州市屬國資國企構建數字化轉型生態圈,讓國有企業借助賦能平臺,加速驅動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下一步,賽意信息將持續發揮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產品優勢,針對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探索更豐富的實踐路徑,以最強的技術、最優的服務、最先進的產品落地,為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