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意信息無人工廠示范線。 受訪者供圖
既然困難和挑戰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想辦法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成立于2005年的廣州賽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賽意信息”)如今已是國內工業軟件行業的龍頭企業。從最初只是國外大牌工業軟件的代理商到開啟自主研發之路,從深交所掛牌上市到成為廣州市第一批入庫工業軟件、區塊鏈產品資源池企業,賽意信息一路走來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但張成康卻說,做企業遇到困難是必然的,重要的是要在意識上做好充分的面對困難的準備,不要手足無措。
作為賽意信息的掌舵人,這兩年外部環境的變化讓張成康越發堅信,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大有可為,并且正在加速實現,“只要認準趨勢是對的就堅持投入,你要知道困難是暫時的,只有看清未來的路才有信心面對挑戰。”
01 行業經營承壓明顯增強
就在不久前,賽意信息發布了2022年半年報。報告顯示,賽意信息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26億元,同比增長18.2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人民幣6771萬元,同比增長22.8%。
疫情發生以來,外部環境對產業供應鏈、企業信息協同、資源配置、運營效率都提出了空前的挑戰,尤其對制造業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通過數字化轉型,能提升企業內部、產業鏈上下游、跨產業鏈的企業之間的信息協同,實現供需有效對接、資源智能化調配,以降低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成本。
但對于中小型制造企業而言,受困于資金、技術、人才等一系列問題,大多面臨著“不敢轉、不會轉”的困境。與此同時,大中型制造企業為了更好地應對外部挑戰,加快了數字化升級的步伐,這就對工業軟件產品的功能迭代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家居制造、裝修工程、家電制造等行業近年來承壓較大,對賽意信息的業務增長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國內本土疫情仍呈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態勢,市場流通受限導致不能和客戶現場簽合同蓋章,訂單就會延遲,但經營成本卻沒有下降。例如,近三個月的封閉式管理下,賽意信息上海分公司僅人力成本支出就超過千萬,如果加上辦公室租金,支出更高。
所幸的是,賽意信息第一時間采取了應急措施,從而減少了損失,整個上半年仍然實現了增長。
“環境的變化是不確定的因素,作為企業首先要考慮怎么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我們要構建強大的組織應變能力,要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和應急機制去應對這種不確定。只有企業內部的體系能力越強,才更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生存。”張成康說。
02 既要練好內功也要洞察市場
在張成康看來,要確保企業持續增長,練好內功很重要。上面提到的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建設正是“內功”的重要部分。
例如,為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線上辦公場景,賽意信息兩年前開始擴充技術團隊,從十幾個人到近百人,為整個企業的遠程辦公提供支撐。現在,即使無法預料什么時候要遠程辦公、遠程辦公的狀態要持續多久,賽意信息也都做好了準備。
“練內功”的另一個方面,則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2年開始,賽意信息走上了工業軟件國產化的自主研發道路,尤其在2017年上市后更是加大研發投入。因為張成康認為,企業想要長期發展需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與競爭力。同時,賽意信息也在向國際上優秀公司學習和合作,取長補短,逐步在某些領域實現同場競技。
現在,賽意信息在智能制造領域推出S-MOM工業管理軟件產品家族以及基于自主技術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整體上實現了對智能制造所涉及領域的全覆蓋。去年,上述產品為賽意信息帶來幾個億的收入,毛利率可觀。
“現在正是企業練內功的好時機,以前發展快的時候忙著去開拓市場,現在可以看看怎么做好內部建設,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去降本增效,如何培訓人才等等,這些事情是企業家們原來沒空做的,現在練好內功以后企業能夠更好地可持續性發展。”張成康說。
除了練好內功,企業也要洞察市場。在行業選擇上,賽意信息一直聚焦未來趨勢較好的行業。“雖然我們現在面向23個制造業行業提供服務,但我們會聚焦于高景氣的行業,如PCB、芯片、高端裝備、醫藥設備等。”張成康認為,沒有競爭力的行業,即使是沒有疫情,它也會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比如,這幾年傳統油車產銷雙降,但是新能源汽車卻很火,因為新能源汽車符合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大趨勢。
據悉,賽意信息將開拓新能源數字化等新興領域,加大與新能源鋰電、整車廠和汽車零部件、光伏等大型頭部集團類的合作。
03 找到未來的增量點提前布局
賽意信息仍在持續深耕國產工業軟件,不斷構筑在垂直一體化的制造業多場景、多領域覆蓋的方案能力輸出上的競爭優勢和行業壁壘。
一方面,賽意信息為中小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國產工業軟件,并為他們數字化轉型提供咨詢診斷+產品+平臺+實施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幫助更多中小企業找到最佳可落地的轉型路徑。另一方面,更快速地將新興技術,例如復雜排程算法、XR混合現實、基于無線傳感的能耗優化等融入到企業生產制造流程中,以適應大型企業制造流程和業務模式的需要。
“制造業智能化的趨勢不會改變,困難是暫時的,我們對中國的經濟長期看好。”張成康透露,今年賽意信息的發展策略不會有太大變動,會持續加大研發和人才的投入。
根據《“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2021年,工業軟件首次入選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專項。這意味著,工業軟件供應商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工業軟件產品收入將保持10%-15%的增長速度,到2024年將達到3000億元。
張成康表示,無論外部環境好還是不好,有“韌性”的企業,一定是能夠經受住內外部危機的考驗、快速進行組織調整并實現持續增長的企業。
“企業的韌性,不是一朝一夕能鍛造出來的,需要長期的積累。我認為,韌性的基礎是企業管理層要面對挑戰做好充分的意識上的準備,韌性還來自看清未來的確定性,也就是要找到未來的增量點,提前去布局。哪怕沒有完全看清,也要練好內功,做好儲備。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我們也看好中國工業軟件領域跑出千億級的國際公司,希望我們成為其中一員。”張成康說。